編者按:10月31日,來自寧夏新型材料、清潔能源、數字信息、特色農牧業、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的20位技術尖兵和創新骨干被授予2025年“塞上工匠”榮譽稱號。他們中,既有在毫厘之間追求極致的制造工匠,也有守護非遺根脈的文化傳承者,更有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的技術先鋒。他們雖然來自不同行業,卻同樣以“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踐行著工匠精神的真諦,將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本網即日起推出“匠心筑夢 塞上先鋒”系列報道,聚焦七位“塞上工匠”,通過講述他們攻堅克難、傳承創新的動人故事,展現新時代產業工人風采,激勵廣大勞動者技能報國,為寧夏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中電建寧夏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能培訓中心車間,焊花飛濺,弧光閃爍。一位身穿工裝、手持焊槍正弓腰傾身,專注地指導學員。藍色弧光在他手中跳躍成舞,“嗤嗤”聲仿佛譜寫著一曲勞動贊歌。他就是田樂——從普通焊工成長為享譽全國的“焊接狀元”,如今的田樂,頭頂“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技術能手”等多項國家級榮譽,手握“自治區塞上工匠”“塞上技能大師”等省級表彰,更是自治區D類高層次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從“勞務派遣工”到“焊接明星”,他的成長軌跡,為千萬基層技能工人打造了可復制的“成才模板”,讓“技能改變命運”有了最生動的注腳。

“每道焊縫都是藝術品”
“許多人覺得焊工的工作很枯燥,但我覺得經手的每一個焊縫都是藝術品。每當成功焊出一條精美的焊縫時,我都格外自豪!”田樂說道。
2003年,田樂偶然踏入寧夏電建焊工培訓班,成為外招的第二批學員。起初,成天與“鐵家伙”打交道的他感到些許失落,直到看見老師傅展示的焊接成品。
“那一道道魚鱗紋焊得如此美麗,我覺得像藝術品似的。”回憶起初見完美焊縫的情景,田樂眼中依然閃爍著光芒。正是這種將冰冷鋼鐵化為藝術品的魅力,讓他決心與焊接結下不解之緣。
吃苦耐勞是師傅們給田樂上的第一課。練習焊接技藝需要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一個姿勢常常要保持數小時不動,汗水如注而下,焊弧灼傷眼睛,焊星燒傷皮膚,這些在田樂看來都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飯。他總是第一個走進操作間,最后一個離開;平焊、立焊、橫焊、仰焊,他一項一項地練;站、仰、蹲、趴,他一招一式地學。
在鐵屑飛舞、焊花四濺中,田樂發現了旁人不易察覺的美好與快樂。功夫不負有心人。原本6個月的培訓課程,田樂僅用3個月就圓滿完成,順利通過高壓焊工資格考試和實習期,正式成為一名高壓電焊工。這僅僅是他焊接生涯的起點。

“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是田樂從師傅們身上學到的第二課,也成為他畢生的追求。
田樂最大的特點是喜歡琢磨。他總是思考:他不僅能駕馭高難度焊接任務,更擅長在“不可能”中尋找突破,用創新為行業發展賦能。
T/P92鋼管道焊接,是火電機組建設中的“硬骨頭”。這種新鋼種可焊性極差,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裂紋缺陷。在靈武電廠二期2*1050MW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建設中,鍋爐末級過熱器首次開焊的26道T92焊口,檢測后全部因裂紋不合格,項目推進陷入停滯。危急時刻,田樂主動請纓,連續多日扎根現場,逐一分析探傷底片、定位缺陷共性,反復進行焊接參數組合試驗。最終,他獨創性地調整了焊接收弧手法及焊接順序,一舉攻克難題,使焊口一次合格率躍升至99.3%,保障了百萬機組建設的關鍵節點。
22年焊接生涯中,他歷經十多個工程項目的磨練,這位身經百戰的“鋼鐵戰士”累計完成高溫高壓管道焊口50000多道,工作量相當于一座660MW超臨界火電機組的全部焊接任務。
田樂性格內斂穩重,心沉手穩,焊口一次無損檢測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刻苦鉆研和追求完美讓他屢創佳績:2014年參加中國電建集團焊接技能大賽,取得十一名的成績,選拔入選后代表集團公司及國務院國資委參加第三屆北京“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榮獲第十名的好成績。2015年獲得第三屆“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術交流選拔賽第三名。2016年赴美參加美國焊接學會AWS國際焊接大賽獲第三名(銅獎)。2017年田樂參加中國電建集團“全國電力行業焊接大賽”榮獲第三名。2006、2014、2017年,田樂分別榮獲“中國技能大賽-寧夏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

“現場是最好的老師”
“現場是最好的老師,人才是在真刀真槍的實戰中培養起來的。”這是田樂常說的話。
在同事心中,田樂是“技術大拿”“智多星”,更是敢于創新、勇攀高峰的工人佼佼者。他結合火力發電廠高合金鋼焊接特點,改進高合金焊口內部充氬方法并推廣應用,累計為公司節約資金幾十萬元;為提高焊口一次合格率,他仔細研究機組運行期間的滲漏缺陷,總結出鏡面焊接、高合金鋼內部充氬、帶壓補焊、帶水補焊、帶汽補焊等一整套焊接技巧,為安裝工作暢通道路。
一次,靈武電廠一期的廠房出現了除氧器管道滲透的問題,焊工必須在機組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將漏洞堵住,而管道中泄漏的氣體溫度將近300℃,直接焊接很有可能會發生爆炸。田樂用在漏洞外圍“箍”上一層鋼板的“巧妙”方法解決了問題。
在吳忠熱電廠熱網特大直徑管道焊接項目中,田樂大膽采用“從管道內部進行氬弧焊打底層焊接”的工藝,將焊口一次合格率從原本的28%提升至97.3%,單此一項就節省施工成本20余萬元。該工藝不僅被納入同類型工程施工方案,更在公司多個項目中推廣應用,成為降本增效的“金點子”。
電廠鍋爐受熱面大規模地面組合焊接中,田樂系統分析了焊接熱輸入、順序及應力對膜式水冷壁變形的關鍵影響機制,創新性提出并實施了一套綜合控制與矯正焊接變形的工藝措施。該方案有效攻克了大型膜式水冷壁地面拼裝焊接中變形超標的核心技術難題,顯著提升了整體安裝精度。

“傳授畢生所學是最大的幸福”
“工匠的價值,不僅在于攻克多少難題,更在于把技藝傳下去,讓更多人扛起行業發展的擔子。”田樂深知“傳承”二字的重量。如今,作為一名焊接教練,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能傳承中,甘愿做年輕焊工成長路上的“鋪路石”。授課時,他毫無保留——從焊接理論知識到實操技巧,從高溫高壓管道焊接的難點解析到應急處理的經驗總結,把20余年積累的“干貨”傾囊相授;教學中,他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員的基礎差異,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手把手糾正操作細節,幫助他們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截至目前,田樂已為企業及社會培養了600余名高技能焊工,其中多人斬獲國家、自治區級焊接類榮譽,“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等稱號。他主導的賽前培訓,為寧夏及區外多家企業輸送了大批“能打仗、打硬仗”的焊接人才,他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也成為行業內公認的“工匠搖籃”。
工作22年來,田樂從未離開他的焊槍、焊帽和工作服。這三件寶貝陪伴他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近年來,不斷有企業前來“挖人”,但他始終堅守在寧夏電建。“沒有寧夏電建,就沒有我的今天,是寧夏電建成就了我的今天。”田樂感慨地說。
從初識焊接的少年到技藝精湛的大國工匠,田樂用青春和汗水在鋼鐵上書寫著不凡。那飛濺的焊花,不僅點亮了弧光,更照亮了一個普通工人通過奮斗實現夢想的道路。在匠心筑夢的新時代,田樂依然手握焊槍,繼續在塞上大地上譜寫著屬于勞動者的動人樂章。(寧夏新聞網記者 閆文麗 圖片采訪對象提供)